严打电信网络诈骗!刚刚,五部门重磅发声:出

  • 时间:
  • 浏览:
  • 来源:未知

本报记者 吴晓璐


如何识别电信网络诈骗的新花招?如何提升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精准度?刚刚,五部门重磅发声!


4月14日,国新办举行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进展情况发布会,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信部、人民银行等部门相关人士介绍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进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数”说打击电信网络诈骗


1.一年来,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9.4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3.4万名,同比分别上升28.5%和76.6%。


2.公安部会同国家移民局组织开展“断流”专案行动,打掉非法出境团伙1.2万个,抓获偷渡犯罪嫌疑人5.1万名。


3.公安部会同最高法、最高检、工信部、人民银行和三大运营商持续推进“断卡”行动,打掉“两卡”违法犯罪团伙4.2万个,查处犯罪嫌疑人44万名,惩戒失信人员20万名,惩处营业网点、机构4.1万个。


4.一年来,国家反诈中心直接推送全国预警指令4067万条,各地利用公安大数据产出预警线索4170万条,成功避免6178万名群众受骗。成功拦截诈骗电话19.5亿次、短信21.4亿条,封堵涉诈域名网址210.6万个,紧急止付涉案资金3291亿元。


5.工信部组织三大运营商升级启动“断卡行动2.0”,先后清理高危电话卡7769万张、行业卡1931万张。


6.人民银行深入开展“资金链”治理工作,拒绝可疑交易1.3亿笔。


7.2021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紧急止付群众被骗款3291亿元,正在打款的150万名受害群众免于被骗。共追缴返还人民群众被骗资金120亿元。


去年6月至今


立案数连续9个月同比下降


公安部副部长杜航伟表示,自去年4月6日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对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出重拳、下狠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举措深入推进打防管控各项工作,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近年来持续上升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去年6月至今实现立案数连续9个月同比下降,打击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依法严打严惩成效显著,有力震慑违法犯罪。先后组织开展150次全国集群战役,有力打击震慑犯罪。


二是预警防范效果突出,坚决守护群众财产安全。国务院联席办会同各成员单位,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与防范治理深度融合,全力构筑防止群众被骗的“防火墙”。


三是压紧压实属地责任,源头管控成效明显。公安部依托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实行涉诈重点地区约谈警示、红黄牌警告和挂牌整治制度,对17个重点城市进行红黄牌警告,与中央政法委共同集中约谈20个重点县区党政主要领导。


四是行业治理齐抓共管,合力挤压犯罪空间。中央政法委将信息网络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纳入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进行部署。


五是反诈宣传氛围浓厚,全社会参与共筑防线。国家反诈中心开通官方政务号,累计发布视频4300多条、播放30亿次。持续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受理群众举报线索1466万条,向群众预警2.3亿次。


电信网络诈骗的四大新特点


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局长刘忠义表示,从打击治理实践看,电信网络诈骗不是简单的社会治安问题,而是复杂的社会治理难题。随着打击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特点:


一是新型网络犯罪已成为主流犯罪。近年来,随着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犯罪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犯罪持续下降,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网络犯罪已成为主流犯罪。


二是诈骗手法加速迭代变化。诈骗集团紧跟社会热点,随时变化诈骗手法和“话术”,迷惑性强,人民群众很容易上当受骗。诈骗集团针对不同群体,根据非法获取的精准个人信息,量身定制诈骗剧本,实施精准诈骗。


三是攻防对抗不断加剧升级。诈骗集团利用区块链、虚拟货币、AI智能、GOIP、远程操控、共享屏幕等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更新升级犯罪工具,与公安机关在通讯网络和转账洗钱等方面的攻防对抗不断加剧升级。


四是跨国有组织特征日趋明显。诈骗集团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呈现出多行业支撑、产业化分布、集团化运作、精细化分工、跨境式布局等跨国有组织犯罪特征。


加大被骗资金返还力度


针对藏匿在境外的电信网络诈骗团伙,刘忠义表示,公安部依托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会同国家移民管理局等有关部门,继续坚持境外打击,立足境内打回流,全力开展教育劝返。


刘忠义表示,下一步,公安部将依托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以更强力度、更大决心,全力加强源头稳控,最大幅度压减赴境外作案人员,最大限度挤压境外诈骗分子生存空间。


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受骗人被骗资金追缴和返还方面,刘忠义表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诈骗分子利用三方四方支付、跑分平台、数字货币、贸易对冲等多种方式,不断改变转账洗钱手法,转账速度快、隐蔽性强,给公安机关追缴赃款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此外,资金返还的法律依据有待进一步健全,返还流程还需进一步完善,此项工作还面临诸多挑战。


刘忠义表示,下一步,公安部将会同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全国人大法工委、最高检、最高法等部门,完善法律法规,健全风险监测机制,提升预警拦截能力,进一步加大电信网络诈骗被骗资金的返还力度,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阻断诈骗资金转移通道


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温信祥介绍了金融行业“资金链”治理情况。温信祥表示,人民银行协助公安机关阻断诈骗资金转移通道,守护群众“钱袋子”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金融行业常态化反诈治理格局基本形成。


2021年,金融系统识别拦截资金能力明显上升,成功避免大量群众受骗,月均涉诈单位银行账户数量降幅92%,个人银行账户户均涉诈金额下降21.7%,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支付体系反诈防控制度。人民银行会同公安部提出了29条“资金链”治理措施,从压实责任、完善法治保障、深化科技手段等提出了建立支付全链条反诈长效治理机制。


二是精准阻断涉诈资金转移。在诈骗犯罪多发的中缅边境地区,人民银行会同公安部门探索运用新技术协助锁定1768名跨境资金转移“背包客”。2021年,人民银行支付结算部门会同反洗钱、外汇管理部门向公安机关移送涉诈可疑账户430万户、新建监测模型1.3万个,拒绝涉诈可疑交易1.3亿笔。


三是最大限度为群众追赃挽损。2021年商业银行、支付机构根据公安部门的查询、止付、冻结指令,查询、止付、冻结涉诈资金1.5亿笔,紧急拦截涉诈资金3291亿元。商业银行向公安机关推送涉诈受骗资金交易预警信息242.8万条,避免大量群众向涉诈账户转账。


四是协助公安机关打击买卖账户行为。商业银行向公安机关提供到银行网点异常开户的卡贩线索8872个。组织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对公安机关认定的5.2万个非法买卖账户的单位和个人,实施五年不得新开户等惩戒。指导中国银联建立系统开展“一键查卡”试点,为个人提供跨行账户信息查询服务72万余次,便利了个人管理名下的银行卡。


五是坚持风险防控和优化服务两手抓、两手硬,坚决治理因为防控过度而出现的开户难问题,在防风险的同时优服务,持续便利人民群众资金转账服务。


提升风险防控的精准度


4月7日,央行2022年支付结算工作电视会议提出,系统推进跨境赌博、电信网络诈骗和非法支付活动“资金链”治理。


温信祥表示,获取非法资金是电信网络诈骗分子的最终目的,随着工作纵深推进,“资金链”治理已步入“深水区”。犯罪分子资金转移的手法、工具不断翻新,呈现出产业化、专业化、团队化作案趋势,治理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一是买卖账户情况依然突出;二是攻防对抗不断升级变化,打击难度加大;三是统筹优化服务和风险防控的压力加大。


温信祥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组织金融行业以更严的要求、更高的标准,指导商业银行、支付机构、清算机构全面落实金融行业打防管控“资金链”治理各项措施。一是压实主体责任;二是统筹平衡风险防控与优化支付服务;三是要提升风险防控的精准度;四是提高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


出重拳、下重手、用重典严打电信网络诈骗


杜航伟表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很复杂的社会治理问题,并不是简单的社会治安问题。下一步,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严打高压。要坚持出重拳、下重手、用重典,迅速掀起新一轮打击犯罪高潮,坚决遏制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二是严密防范。筑牢预警劝阻“防火墙”,提升预警信息监测发现能力,有效精准预警。打造技术反制“杀手锏”,继续完善国家反诈大数据平台和国家反诈中心APP,充分发挥国家关防作用,提高网络封堵能力。


三是深化治理。不断加强行业监管,严格落实实名制和失信人员金融通讯惩戒措施,加强互联网行业重点整治,严格落实责任追究。


四是加强宣传。坚持广泛宣传与精准宣传相结合,加强对易受骗群体、案件高发行业和重点地区的精准宣传,建立全方位、广覆盖的反诈宣传体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防骗意识和反诈能力。


(编辑 孙倩)


    标签:
    [db:关键词]